2005年7月25日 星期一

每年暑假都在吵......

每年到了暑假期間,特別是大學聯考前後,就會有許多學生串聯抗議大學學費調漲,今年當然也不例外。一群接著一群的大學生以及想上電視媒體作秀的立委又到教育部前搖旗吶喊,有戲劇天份的就表演行動劇,有美工天份的就負責道具製作,沒有特殊才能的就負責敲邊鼓炒熱氣氛,而民意代表則是四處尋找攝影機發揮長篇謬論。

大學教育是義務教育嗎?

國家或是政府有提供國民謀生以及生活所需的”最基本”知識技能的義務,小學、國中甚至是不屬於義務教育的高中、高職都有?授,或許不甚完備;也正因為對有有的人來說這樣的知識技能並不足以滿足自己和家庭的期待,所以想要更上層樓,尋找更好的學習環境。而這樣額外的要求,當然需要自己付費,根據學校所提供的師資和教授材料的水準來作為收費的標準。好的老師,高報酬的技能以及設備精良的實驗室當然需要金錢來作為後盾,難道就只有學生需要吃飯,老師就不需要生活、進修,設備就不需要添購、維修嗎?大學教育不是義務教育,本來就應該是使用者付費,甚至政府根本就不需要做”過多”的補助;殊不見英美學校的學雜費動輒就要上百萬,也正因為有強大的金錢作為後援,許多的名校也因此應運而生。

儒家社會的道德觀念

許多認為學費不應該調漲的人所持的荒謬理由,居然是”教育不應該論斤秤兩的販賣”。打著道德的大纛,讓許多為經濟所苦的好學校噤聲;過去傳統的儒家社會觀念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深深地影響著我們,老師被期待著應該有教無類,被賦予更高的社會價值,也使得整個教育變質。同樣的,好的課程所需的經費本來就比較高,我們不能希望馬好又不吃草,付得起錢的人享有比較好的教育課程,就像負擔得起的人開BMW負擔不起的人開國產小轎車,不然就搭捷運的道理是相同的。在民主社會卻大搞共產黨式的齊頭平等,真是荒謬至極,甚至有立委強調,學費的調漲將使得階級分野更加明顯,也更不容易逆轉,更是完全不通。國家提供義務後接下來的本來就要靠自己努力,想要逆轉自己所處困境的辛苦人,更應該加倍努力,選擇適當的科系發揮自己的潛能才是正確的因應之道,而不是鎮日期盼物價冷凍,學費不漲;更何況,為什麼階級應該逆轉啊?那個在電視上大放厥詞的立委先生你的財產也跟我逆轉一下,以彰顯所謂的社會正義吧!

發揮社會的多元價值

大學高中化,研究所大學化的現象在台灣越來越嚴重,特別是電子相關科系。看著坊間補習班熱烈著招生,一個個大學生為了上所好的研究所,再度步入補習班;別懷疑,沒有人看錯,本來是用來更進一步鑽研學問的研究所也變成學歷的代名詞,從前一個個沒用的大學生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個沒用的研究生,到底做出了什麼研究已經不再重要,反正學生只是圖個碩博士的頭銜吧了。台灣畸形的社會價值觀造就了這樣的現象,每個人都應該唸大學,現在也幾乎是每個人都有大學可念,也因此大學似乎在社會大眾的潛意識也與義務教育畫上等號,彷彿國家應該繼續扶養這些不願意長大的小孩。一個18歲的高中職畢業生已經具備基本的謀生能力和思考判斷能力,也應該自己擘畫未來;想要繼續進修念大學,學費很貴怎麼辦?貸款?畢業後能不能償還?科系的未來性,宏觀的展望?不唸大學進入社會,職場的競爭力?社會背景,人際關係的調和,待人接物的道理,再進修學習的可能。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本來已經不高的學費(與國外相比)不調漲,社會對於沒有大學學歷的社會新鮮人接納度太低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但也因此除了政府需要加強義務教育的水準外,學生不也應該反思自己的第一專業能力的培養是否足夠,以符合多變的職場環境。

P.S.說這些話的我,其實也不是有錢人,牙醫系的六年也是每學期都在幹譙學校的高學費;但對的話還是應該要說,讓事實說話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最愛的母校"今年也在極其尊貴的十所可調漲學費的名單中,真是可喜可賀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是給我的鼓勵,歡迎留言。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