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沒事

沒事

總希望自己在乎的人能沒事多關心自己,而不是每每有狀況的時候才電話急call。這會讓人覺得自己只是個工具,有的時候身為一個被利用的角色,或許會有些許欣慰的感覺,感到被需要,自我的存在似乎被某種程度的肯定;但若是停留在工具階段的被需要,長久以往不過是帶來更大的空虛。

自己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總是會播出時間打通電話給朋友,沒事多聯絡,而不是總到了緊要關頭才利用一下。但或許是因為這樣沒事的電話打太多了,別人也會感到厭煩的緣故,甚至認為自己的來電總不是什麼大事件,所以也懶得回電,也造就了跟書籤上相同的心情。

我真的沒事,只是想聽聽你的聲音,跟你多聯絡罷了。All rights reserved

過了一個星期的生日

30歲的生日-2010-03-06-靜悄悄地度過了,世界沒有毀滅,地球自轉的速度沒有加快或減慢。高興的是有幾個朋友傳了簡訊祝賀,有點失落的是在意的人沒接我的電話。

過去將近八、九個月在新的環境上班,但是卻一點也不想交新朋友,跟新同事間的關係,正是標準的「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懶得經營人際關係似乎老早是我人生的既定政策,但有的時候還是會有點徬徨無措,特別是當自己既有的交際圈不再那麼熱絡的時候。

又再一次回到醫院,有的人說一切都是值得的,學更多的技術,以後賺更多的錢。但每每想起過去安穩的生活,相對於現在凡事戰戰兢兢,壓力龐大的生活,好幾次我都想要放棄,總覺得自己不知道所為何來。

學了更多的東西,是過去一年的進步,面對嶄新的一年,希望自己能在為來的一年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不再迷惘。

看著自己過去幾年寫得東西,有讓我捧腹大笑的無知,有讓我感嘆的未卜先知,不知道這篇文章將會被未來的自己如何定位……。All rights reserved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隔離島—我想對導演說:「你想把我搞瘋,門都沒有。」

Print


其實,看到接近結尾的時候,我很擔心在李奧納多發瘋之前,我就瘋了。

身為一個導演跟天橋底下說書的,在本質上沒什麼不同,無不費盡心思讓觀眾進入自己精心規劃的情境,並慢慢融入其中。隨著劇情的推演,導演也試圖拉扯我們對於主角的認知,東放一個提示,西放一個提示;那裡曖昧一下,這裡曖昧一下,一方面幫助我們了解這個不可思議的故事,另一方面也在混搖我們對於真實的假定。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有一樣的感覺,當劇情進展到Dr.Cawley硬要Teddy承認沒有搭檔的時候,開始慢慢堅定地認為不管之後發生什麼事,Teddy一定都是〝正義的一方〞。當時的劇情彷彿院方故意隱瞞Chuck的死訊或是失蹤,強逼Teddy結束調查離開隔離島。所以當Chuck出現的時候,我也覺得他一定跟院方是一夥的,而且我還很不屑地覺得導演的梗也太老了吧,有沒有一點新的東西。再加上之後的情境,都讓我覺得這部戲完了,跟「重案對決」一樣是部狗尾續貂的片。

但當回憶片段出現,導演慢慢解謎,才〝稍稍〞(10%)讓我相信Teddy有可能本來就是精神病患,但由於先前在洞穴中Teddy與Rachel #2的那場戲給我的印象太過強烈,所以我還是無法放下心防完全相信導演。即便Teddy醒來後,我還是不那麼相信導演(20%),總覺得最後會出現什麼蛛絲馬跡,像是紙片或是檔案等等,可以確認Teddy真的是聯邦警官,然後一樣老梗地結束這場戲。

接下來的片段,相對於平靜的Teddy,我反而在心裡搖頭對著導演喊叫:「不要再說了,我不聽,我不聽。這一切都是陰謀。」雖然我心中不否認Teddy是精神病患的可能性,但情感上還是認為他一定是被陷害的,直到劇終。

可是當劇情確定終了的時候,沒有更多的新證據出現,反而可以幫助我們確認Teddy是精神病患者的事實。而劇末主角那句耐人尋味的話:「I wonder, is it better to live like a monster, or die a good man?」我認為,這代表Teddy已經有了病識感,也就是說,他已經意識到自己有精神疾病,並且可能會做出許多傷害他人的暴力行為(Monster),他同時也認為自己雖然現在短暫地回覆正常,但難保哪天又控制不了自己;所以雖然現在他的狀態非常清楚(a good man)但他寧願假裝自己又復發的樣子(試圖跟chuck討論如何逃離),讓醫師下定決心幫他做手術(die)。用死亡來形容手術是因為前額葉切除手術可能讓個性跟人格發生改變。將任何會摧毀定義自我的方式稱之為死亡,一點都不過分,倘若有一天,自己週遭的親友都死絕了,自我的存在受到挑戰,大部分的人也會形容這樣的狀態跟死沒什麼兩樣。

所以,這句話反而可以推論出Teddy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也了解到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寧可選擇毀滅自我的方式讓一切結束。

在看這部戲的時候,一方面希望找到Teddy是被陷害的證據,一方面又要避免被導演搞瘋,還蠻忙碌的。

Michelle Williams:她好眼熟,原來她也是「桃色名單(Deception)」的女主角。順便推薦「桃色名單」這部片,可以看金鋼狼對決總司庫。話說,金鋼狼怎麼那麼喜歡找人單挑啊?

隔離島02

All rights reserved

病例報告

在醫院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整理自己治療的病人,並且跟自己的同僚、學長姐以及老師分享、報告。這樣的整理就是一個病例報告,在教學醫院其實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除了可以鍛鍊自己的治療技術與規劃能力外,還能在許多前輩醫師的建議下,快速且有系統地學習。

但我壓根從來沒想過我也會成為別人的”病例報告”。

我的國小老師最近出了一本書--愛的教育零體罰--裡面提到老師是怎麼用零體罰的觀念教養的子女與學生,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我在內。隨著書頁開展,看著自己的故事出現在眼前,像是如何考上高中及大學等等,這種感覺真是說不出來的複雜。

自己竟然也成為別人的”治療”結果,甚至還算得上少數幾個”治療”成功的案例,實在是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這個星期天(2010-02-28),老師還特地邀請過去將近三十年教職生涯中的得意門生聚聚,順便為自己八十一歲生日以及人生第一本書的生日慶生。我是倒數第二年紀輕的學生,也只認識比我小約一歲的學妹。談了幾句後,反而覺得這個人很生疏,然而這種生疏的感覺已經是這半年多來的第二次;另一次是在醫院遇到一位小學時很熟的女同學,她甚至也跟我一樣同時考進這家醫院。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中,有一句台詞似乎是這麼說的:「長大的過程是這麼不可思議,你熟識的人突然間就被另一個人取代。」

是的,那兩個我認識的小女孩被兩個我不認識的女人取代,而我也被一個他們不熟的男人取代。然而美好的回憶不會被取代,人生的分分合合總是難免,聚散之間並不代表有什麼錯誤發生,不過就是緣盡情滅,如此而已。

分離的時候,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當下的時間就是這段關係的分岔路,特別是朋友關係,我們總認為,再見總是能再見,所以常常沒有機會好好說再見。每一次遇到這些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伴隨產生疏離感的時候,我總會暗暗在心裡感激過去的一切,並且慎重地向過去的他/她告別。因為,這次說再見不知何時能再見。

PS:老師書中有一張我國小比賽得獎拿獎杯跟其他小朋友(學姊?)以及老師的合照,我還花了好長的時間才認出我來。看著照片,看著自己現在的肚子,沒想到當年﹙也差不多快20年前了﹚的我還蠻苗條可愛的(?!)。
All rights reserved

隨機文章